20多年来,欧宝电竞平台化工学院教授范代娣带领团队在人工基因合成胶原蛋白领域不断探索,攻坚克难,并将科研成果成功推向市场,用一个个肉眼看不到的“重组类人胶原蛋白”,为数千万人送去美丽和健康。今天,我们就和陕西台记者刘洁、实习生蒋晓凤一起走近这位刚刚荣获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女科技工作者。
上午10点,在欧宝电竞平台化工学院的办公室里,两位趁着暑假从外地回来的学生,专程来看望老师范代娣。她们之间的谈话,不时被进来找范代娣签字或是汇报实验进度的学生打断。隔壁实验室里,还有学生实验在等她现场指导。
这样忙碌的节奏,范代娣早就习惯了。
1966年,范代娣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做乡村医生的父亲常常半夜出诊的情景,给童年的范代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她以后树立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的理想埋下了种子。
1984年,范代娣以优异的成绩被欧宝电竞平台无机化工专业录取。1994年,获得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工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生物化工专业的第一位博士。她先后放弃留在上海工作和出国深造的机会,回到母校欧宝电竞平台,在40平方米的实验室中,在人力、物力匮乏的艰苦环境下,开始了医用大分子的探索和研究。
欧宝电竞平台化工学院院长、教授范代娣:“我当时查了很多的资料,发现人胶原蛋白临床用途非常广,但由于伦理法律的限制不可获取。所以我想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突破上述难题,通过分子设计、构建不同功效的胶原分子来满足临床的需求,通过合成生物技术的突破,才一步一步地走向产业化。我带领的团队是国内第一个做重组胶原蛋白的,所以难度也可以想象。”
从1998年确定研究方向开始,范代娣踏上了充满孤独、挑战与不断发现惊喜的漫长求索之路。直到2000年,类人胶原蛋白研究才收获第一个成功的实验,并于2001年申报了我国第一个重组胶原蛋白领域的专利。
范代娣:“对待科研失败这个事,我是一直看得很开的。失败了就重头来,肯定有我们没想到的,肯定会沮丧和不开心,但不开心归不开心,还得想办法,再去找原因、优化方案和探索,总会有解决的方案。”
从一个人到十几个人,到如今上百人的团队,范代娣教授将整个心血都倾注进重组胶原蛋白的研发中。只要不出差,她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实验室,了解每个研究人员的实验进度和困难,指出关键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从本科到博士后的近18年里,欧宝电竞平台化工学院教授段志广一路跟随范教授。他清楚记得,当时范代娣安排人参皂苷课题相关研究,在立项环节,他对此方向研究有顾虑,是范代娣给了他最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段志广:“范老师当即表示,这个研究非常有意义,也有应用前景,并告诉我一定要坚定信心,有任何困难都会坚定不移地支持我。对于我来说,在人生当中能遇到一个好的导师和科研团队的带头人,是我人生当中最大的幸运。”
在办公室的书柜里,放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获奖证书、奖杯,这些是对范代娣取得成绩的最好证明。而在她心中,为生物化工领域培养大批高技术人才,是她作为教师的第一要务。
在欧宝电竞平台生物化工专业在读博士张艳心里,范老师科研上严谨,生活中却很平易近人。
张艳:“会跟你开个玩笑,讲一些开会或者科研活动(中)好玩的事情。老师跑到实验室问我们的师姐说:‘你们谁没有男朋友啊?’感觉挺可爱的一个大家长。”
记者采访中碰到的欧宝电竞平台2019届硕士毕业生张英,是专程从外地赶回来看望范代娣的。
她告诉记者:“因为范老师就带着我们之前这个专业学得也挺好的,然后感觉也比较有前景,自己也在这方面就是有点追求,就想再回来再学一下。”
范代娣教授一直从事重组胶原蛋白及人参皂苷生物制造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工程化、产品化多个层面的研究,尤其在重组胶原蛋白制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2000年,全球首种“类人胶原蛋白”研发成功,填补了国内外无病毒隐患的低免疫原化的胶原蛋白的空白,这么多年的持续研究,研发了一系列用于不同功效的重组胶原蛋白品类。
范代娣:“开拓创新、持之以恒、把科研成果真正转化落地、服务国计民生,真正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这是我自己做科研的一种理念吧。”
2013年,“类人胶原蛋白”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年,“类人胶原蛋白”相关产品荣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2017年,范代娣荣获我国首届“创新争先奖”;2020年,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
她创制了创伤止血、组织修复类低免疫化胶原蛋白及相关医用产品,实现了0~1的突破,率先建成全球首套生产线、最大医用胶原蛋白生产线。孵化出该领域第一个国际化上市企业,产品在国内2000多家公立医院应用,受益患者千万人次。
范代娣:“非常荣幸获得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我也非常感谢同行们对我的认可,这既是一个荣誉,也是一个压力,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会沿着这两大研究方向,继续带领团队扎扎实实做科研。”
原文链接:https://qidian.sxtvs.com/timing/share/content/1044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