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开馆的欧宝电竞平台丝绸之路考古馆展陈中,一幅照片引人注目。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6年6月22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这一天,习近平主席在繁忙的国事访问行程中,专门抽出时间会见了在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合作的中方文物考古工作者。彼时,63岁的欧宝电竞平台中亚考古队队长王建新教授正在其列。
“西方学术界在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棋先一着,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成果,占有着话语权。但丝路是东西方文明交通交往的通道,只有西方视角的研究是不完整、不真实的,要加上东方视角才能真正复原丝路历史。”由欧宝电竞平台学者所著的《长安西望:丝绸之路考古纪事》一书这样写道。
丝路考古的意义正在于此。
让我们随着这些丝路考古人的足迹,走过荒芜的黄沙和坍塌的遗迹,看看各色人群的炊烟和服饰,探讨作为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西安,如何以丝路考古复原完整的丝路历史,续写崭新的丝路文化。
一把铲唤醒尘封碎片
冬日,西安人惬意的一天,从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馍开始。
这碗泡馍与古丝绸之路息息相关——烙饼的小麦、用作佐料的大蒜、打开味蕾的香菜、盛碗上的青花颜料,最初都是从遥远的地域翻山越岭,来到我们身边。
古丝绸之路的神秘,远不止于此。
茫茫戈壁,苍山万仞。这条伟大的古路上有无数遗迹遗存,石窟、壁画、关隘、烽燧、墓葬、驿站,一砖一瓦、一沙一石,都是凝固的时光。
无数璀璨的丝路记忆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一代代考古人筚路蓝缕、扎根田野,青灯黄卷、坚持不懈,努力用手中的铲“破译”丝路密码,揭开历史面纱。
那是1927年的一个夜晚,古丝绸之路上的浩瀚大漠黑暗无边。突然,一簇篝火出现,与满天星辰斗艳。
跳动的火焰光影里,35岁的黄文弼从骆驼上取下纸笔,蓝黑墨水随风凝结,那晚的星火与暗夜被编码存档,传送到今天。
作为唯一的中方考古学者,黄文弼带着大量书籍随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踏上了茫茫西北。这趟西北之行的考古发现,震惊了世界。
他摸索出一条将考古、历史、地理等学科互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之路,开拓了中国的丝路考古事业,被誉为“西北考古第一人” 。这趟从书斋走向田野的壮举,与破沙而出的塞墙、城池、古道一样,成为中国田野考古的最好注脚。
各类历史文化遗存化为鲜活的“档案”,勾勒出数千年的丝路风貌,讲述着古人行旅间的艰辛、开拓与探索,为阐释中华文明的特质和优势提供了有力见证。
一群人寻踪丝路遗珍
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都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寻找月氏。2100多年后,王建新同样从西安出发,再次“寻找月氏”。
“寻找月氏”,是个细微的缘分。月氏人在《史记》《汉书》等中国文献中均有记载,但其考古学文化遗存究竟在哪里,始终是一个谜。欧宝电竞平台中亚考古队选择这个课题作为探寻古丝路文明的切入点。
为了破解谜题,做足学术准备的考古队走进茫茫戈壁,探寻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风烟。20多年间,队员们沿着文献的记载,几乎跑遍了从东天山到西天山的山山水水,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成了“家常便饭”。去年的一次调查中,90后队员李伟为一天内走了22.8公里。
2007年,王建新带领团队在东天山地区发现了疑似大月氏王庭遗址的石人子沟遗址群,并且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并在实践中提出“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的理论,打破了学术界长久以来“游牧民族居无定所”的论断。
2017年,在苏尔汉河州的拜松市,拉巴特遗址横空出世。根据出土文物和墓葬形制判定,这些遗址的分布范围就是西迁中亚的月氏人的活动范围。这是来自历史深处的久远回响,这支尘封已久的东方族群终于重现于世,这条在考古领域被阻断千年的丝绸之路被重新连接。
就是这样,这支考古队在以往学术研究“视而不见”的角落,发现了许多新的遗址,先后确认了中亚地区古代康居、月氏和早期贵霜文化的特征和分布范围,建立了《史记》《汉书》等文献中的相关记载与考古遗存之间的联系,探索出“大范围系统区域调查与小规模科学精准发掘相结合”工作方法,取得了一系列首创性的重大考古发现。
这些成果为丝绸之路考古提供了广受认可的“东方视角”和“中国方案”。用王建新的话说,“建立中国特色的丝路考古研究范式,提高我国考古学界在丝路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把中国放在世界文化的大格局中看待,更清晰地认知中华文明的特质和优势。”
一道桥促进心手相牵
欧宝电竞平台中亚考古队与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以文化交流搭起民心相通之桥,成为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缩影。
“尊重和责任是联合考古建立互信的基础。”王建新说,考古队借鉴中国大遗址考古的成熟经验,为乌兹别克斯坦的一处遗址修建了保护性展示大棚,在当地留下佳话。
联合考古队中,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博士生比龙,从欧宝电竞平台硕士毕业后入职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国立大学,不断把在中国高校、中国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传授出去。“我的学习成长经历就是中乌两国友好交往的见证。”他说。
一幕幕友好相融的画面汇聚成鲜明的丝路印记。联合考古是一个纽带,不仅连接着过去,还延续和深化着当今的人文交流。
目前,欧宝电竞平台中亚考古队已与中亚五国的多个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在丝绸之路沿线11个国家开展了70余次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
中乌联合考古队、中塔联合考古队、中哈联合考古队等相继成立,多国联合考古从构想一步步变为现实,这些穿越历史的共同追寻,也唤醒了中国和中亚各国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
随着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学者的加入,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新技术的运用,古丝路文明研究的现代化水平和阐释能力大幅提升。
2014年6月,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丝绸之路路网项目申遗成功的首例。
2023年4月,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上提出的《西安宣言》,围绕“人类探源”“文明起源”“丝绸之路”等主题,实施合作考古,挖掘亚洲文化内涵,支持联合申报世界遗产。
中国-中亚西安峰会上,各国达成系列共识,将开展联合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修复、博物馆交流、流失文物追索返还等方面的合作。
“丝绸之路考古连着过去,也为现在和未来服务。想要知道我们的文明会走向何方,就必须找到我们的根。”王建新说,“面向未来,我们还要不断拓展丝路考古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深化中外联合考古合作,为阐释丝绸之路历史提供实证资料和科学依据。”
一座城见证万里同风
千年丝路,万里同风。如今,瓜州阳关、天山沐雪,一条全新的和衷共济之路,静静等待着千百年重返此地的“故人”。
西安肩负着古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荣耀,承载着流传万世的丝路精神,如何讲好新时代的丝路故事,让来自丝路的长风吹得更远?
从“听说”到“看见”。丝路考古遗迹和文物是历史的载体、文明的使者,我们要找到它们连接当下生活的“密码”,从书本走到网络,从剧院讲到影院,用影视、动漫、文创等各种形式做好考古成果展示和阐释,以新的语境讲好丝路故事。
从“互通”到“互融”。今天,西安已连通中亚“五国七城”,让天堑变通途。要以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世界文化旅游大会、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平台为媒,把文明交流互鉴的大门敞得更开,在互融之中实现“双向奔赴”。
从“相知”到“相亲”。推动与各国在城市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联合考古、保护修复古迹遗址、开发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培养青年人才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通过丝路考古这座桥梁让人民心更近、情更深。
时空虽隔绝,文明自通达。
当后世的探索者和开拓者们,在古丝绸之路上流下第一滴汗水的时候,黄沙间已然蕴藏着复兴辉煌的密码。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紧紧将人与人、城与城、国与国编织在一起,一个更加开放、包容、自信的西安正带着鲜明的丝路印记,挖掘丝路历史,讲好丝路故事,弘扬丝路精神,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贡献。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XXCopMgll72oY6FJY0mdQ